首页 -> 栏目导航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大师哲思第七讲】谭刚毅教授:形态·意志·呈现——中国城乡集体形制的研究

发布人:    日期: 2024-11-13 08:54    阅读

开课仪式

2024年11月9日晚18:30,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大师哲思》课程在专教楼报告厅正式开讲。本次讲座由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谭刚毅主讲,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张文军、院长李志刚、副书记李琦、副院长黄经南、副院长武静、建筑系教师代表以及多位校外专家学者受邀出席,课程由建筑系主任刘炜主持。

李志刚院长向谭刚毅教授颁发纪念牌

第六讲内容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形态·意志·呈现——中国城乡集体形制的研究”,通过对中国传统宗族聚落、人民公社和三线建设等中国城乡的几种集体形制进行形态研究,揭示背后的社会意志投射,将空间形态的分析赋予社会、地理乃至经济等属性的意义。

谭刚毅教授开讲

讲座第一部分:中国传统宗族聚落

谭刚毅教授基于对建筑形态的概念解读,分析了中国传统聚族而居的建筑模式,重点展示了传统聚落和传统民居的形态,并解析了传统民居与聚落形态与宗族文化的关系,揭示出宗族祠堂作为传统聚落“关键建筑”的重要性。谭刚毅教授介绍人民公社的“类型化特点”,以及集体化生产,生活空间与“人民公社”建设纲领的关系,进而分析了人民公社到乡村改造实践案例,来佐证乡村宗法制度和社会组织文化、建筑形态与村落活化联系紧密的观点。

谭刚毅教授讲述传统村落居住建筑的变化过程

讲座第二部分:乡村建设运动

谭刚毅教授回顾了中国早期的乡村建设运动,解读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乡村建设背后的宗旨,分析了因人民公社的取消、家庭生活方式变化造成的乡村居住空间的扩展。基于前期研究,谭刚毅教授梳理了“集体”的产生、功能、远去与集体遗产等概念,对“集体”的内容提出新的解读视角与定义,提出“集体”是对传统村社制度的强化与再造,对今天的乡村形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乡村改造应重点是村落社会与建筑功能形态空间的关系。

谭刚毅教授介绍“集体”的概念

讲座第三部分:非城非乡 亦城亦乡的三线建设

谭刚毅教授以《你好,李焕英》电影为引导,介绍了三线建设的历史及影响,并选取三线建设中二汽的建设为例子,详细解读其规划选址、基础设施、施工建设、生产生活、设计技术、制度标准。重点选取二汽所在的十堰市三线建设为例,利用建成区人口、城镇化的变化,介绍十堰市二汽的三线建设的建设规划与城乡形态历程。谭刚毅教授从厂城关系介绍了二汽的选址,从厂城关系解读二汽的总体分布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二汽与城市、山地的联系。随后谭刚毅教授从厂社关系对二汽的居住建筑进行解读,分析其建筑空间与意义。最后谭刚毅教授介绍在二汽的厂区进行城市更新时的核心理念与设计技术,先解析了二汽中干打垒这一建造工艺与其代表的精神,在建筑层面解析二汽中的独栋建筑改造,在设计技术层面介绍了二汽中的现场预制装配式。

谭刚毅教授对讲座进行理论综述

讲座第四部分:研究成果

谭刚毅教授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三线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所获奖项、设计实践。最后以“集体”的远去与归来结束讲座,强调三线建设在今天的腹地建设等方面的意义,期待建筑领域更多的学术交流。


会场学习氛围浓厚

现场大合影

人物介绍:

谭刚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华中卓越学者,《新建筑》副主编。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第一名“杰出项目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一等奖、世界建筑节最佳设计奖、2019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