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栏目导航 -> 新闻动态 -> 正文

【大师哲思第八讲】刘滨谊教授:人境设计感——人类个体环境感应的起点

发布人:    日期: 2024-11-19 17:31    阅读

开课仪式

2024年11月16日晚18:30,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大师哲思》课程在专教楼报告厅正式开讲。本次讲座由国务院第八届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委员会主任刘滨谊教授主讲,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张文军以及多位教师代表受邀出席,课程由副院长黄经南教授主持。

黄经南副院长介绍刘滨谊教授基本情况

张文军书记向刘滨谊教授颁发纪念牌

第五讲内容

人类以自然界前所未有的方式塑造改善自身所处的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并使生活充满意义,这种欲求的内在体验和外在表现正是人境设计感。伴随人工智能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地释放发挥右脑的时代正在来临。在机器人左脑功能的强大加持之下,以无法取代的设计感为代表,人类右脑的设计作用正在凸显,要发挥右脑作用,人境设计感是关键和引领,对于未来建筑、规划、风景园林教育的成败得失,人境设计感的培养是首要而决定性的。未来人类的人境设计感需要在身临其境的自主感知应中养成,需要在自然科学的发现中延伸,需要以人居乡村建设的创造实践验证更新。

刘滨谊教授开讲

讲座第一部分:人境设计感的本体和成因——美丽中国人居环境塑造的起点

刘滨谊教授从人境设计感的本质出发,揭示人境设计感的因果,提出因可追根寻源,果则变化莫测的人境研究之道。为寻找人境感之因,刘滨谊教授发现设计美感是人境互动的传感器、过滤器、放大器、加速器……其结果呈现是美。设计感将人境“感”、“知”、“应”完美结合,实现风景园林景观美感。人境设计感的三元成因,正是人类生存的能量、信息、时空的高效利用。人境设计美感联通人境,塑造人境之美。刘滨谊教授强调中国景的意义,是集中能量、信息、时空、耦合感受、认知、应对,实现人境哲学互动。

刘滨谊教授讲解人境设计感的本体和成因

讲座第二部分:人境设计美感的认识和结果——人境设计美感引领美丽中国人居建设

刘滨谊教授通过介绍一系列实际项目成果,讲解人境设计美感引领美丽中国人居建设。以新疆喀纳斯生态景观旅游规划为例,带领现场领略人境设计美感、仿佛让人们置身于仙境。以日常人居生活选择为例,阐述理想家园包含设计感最佳的特征。以冯纪忠大师作品为例,讲解人境设计感的建筑体现,强调人境设计感引导着人创造生于自然、长于天地、为人民共享的人居建筑。以灵犀阁为例,介绍人境设计感激励着他寻找中国风景园林本意的过程,强调人境设计美感追求的终极是每一个人类个体“由内而外”、“有感而发”的意境之美。

刘滨谊教授讲解人境设计美感的认识和结果

讲座第三部分:人境设计美感的时空特征——时间与空间栓系时空转换

刘滨谊教授揭示了风景园林设计感的本体——时空动感,强调这种将时间与空间栓系转换流动的时空设计感,最早见于中国实践。中国风景园林八千年前三代蕴含于景、风、园的时空设计感,是景分内外,时空转换的体现。刘滨谊教授指出,风景园林设计感的八感,是人境互动而成的八景及其组成元素、因素、要素的主观构成。刘滨谊教授强调了人境与风景园林设计感的流变美特性,阐明“意境流”可以作为设计感的基础参照。最后,基于冯纪忠先生发现总的中国园林2000年来形情理神意发展的五阶段,刘滨谊教授系统分析了蕴含于五阶段的人境美感进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美感,指出这是中国的世界性贡献。

刘滨谊教授讲解人境设计美感的时空特征

现场师生积极提问


刘滨谊教授为同学在著作上签名


现场大合影



人物介绍:

刘滨谊,从事风景园林研究、教育与实践41年,现任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委员会主任、风景科学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风景园林学博导,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建筑学与设计学博导。兼任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国务院学位办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2035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编制委员会委员。迄今已培养毕业风景园林学博士46名、硕士220多名;出版《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人居环境研究方法论与应用》《The Trilism and Applic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 Inhabitation and Travel Environment Studies》等著作18部、论文570多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科技部支撑项目1项,以及200多个规划设计建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