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扣学校“深化改革年”发展主题,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持续优化学术生态、激发科创活力,武汉大学于2025年4月组织开展第二十届研究生学术科技文化节项目招标工作。
在本届学术科技文化节立项答辩会上,我院取得突破性成果,实现了学科活动质与量的双重提升。经评审,我院申报的14个学术科技活动项目(含联合申报)获批立项,其中包括2项精品项目、6项重点项目和6项一般项目,立项总数创历史新高。尤为突出的是,由我院作为主要承办单位申报的4个项目均获评精品或重点项目,充分彰显了我院在学术科技活动领域的组织实力和创新水平。

主办立项项目简介
01精品项目
楚韵祈福,非遗智创——湖北省四校联合研究生非遗文化AI创新设计邀请展
在国家推进文化数字化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武汉大学联合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共同发起“楚韵祈福 非遗智创”研究生非遗文化AI创新设计邀请展项目。项目由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牵头,依托学校在文化科技融合与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优势资源,聚焦“非遗 + AI技术 + 祈福愿望 + 创意 + 广域传播”主题,探索非遗文化的智能表达与当代表达路径。项目将通过系列讲座、作品投交和评选与优秀作品展览三大环节,构建文化解码—技术转化—创意输出的完整链条,推动非遗从保护走向创新。活动旨在构建跨校协同平台,强化产学研融合与复合型人才培养,输出具有数字价值与现实转化潜力的设计成果,打造“非遗+科技+艺术”的高校创新育人样本,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02重点项目
“东京梦华映古城,数字技术传文脉” ——基于古籍《东京梦华录》的宋都开封数字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本项目汇聚历史学、设计学、测绘、信息管理、规划等专业的专家及研究生,旨在通过对《东京梦华录》中城市空间意象的深入研究,结合现代三维数据采集与重建等数字技术,构建“历史文献—空间复原—设计转化”三位一体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范式。项目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与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宋都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其他领域的协同发展,深化开封市“宋都古城”这一文化名片,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助力地方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地方经济与文化影响力的双提升。

“寻韵水乡绘振兴,融创农文展新篇”——仙西片区农文旅学融合发展社会实践与调研
本项目以学习习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回信精神为背景,旨在激励城市设计学院研究生们用国家大事业磨砺真本领,接续砥砺奋斗,勇攀学术高峰。项目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精心规划五条特色调研线路,深入沔西片区开展乡村农文旅融合调研。在此基础上,举办三产融合规划与设计工作坊,深度挖掘并推动在地文化传承,积极探索创新乡村规划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项目致力于构建一个多维度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平台,一方面为乡村发展引入新思路、新资源,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另一方面为研究生提供广阔的专业实践舞台,让他们在服务国家战略的伟大实践中锻炼成长,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助力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绽放青春光彩、成就精彩人生。

“大师论道启鸿蒙,哲思筑梦创未来”——城市设计学院《大师哲思》课程系列讲座
《大师哲思》课程系列讲座是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精心打造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紧扣国家“人才培养年”战略,聚焦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的前沿议题,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与学术领军人物深度分享研究成果与人生智慧。讲座内容涵盖智慧城市、绿色建筑、城市更新、空间治理等关键方向,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着力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学术潜力。通过大师们的思想引领与经验传授,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深化专业理解,提升跨学科思辨与科研实践能力,全面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讲座不仅推动城市规划与建筑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国际合作,也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高校智慧,致力于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水平学术品牌活动。

此次立项佳绩是我院长期以来重视学术科技教育、鼓励学生创新实践的成果体现。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持初心,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学术实践平台,重点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品牌活动,为研究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优质的创新实践机会,推动学院学术科技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