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珞珈城乡讲坛”系列活动之城市更新专题讲座于工学部主教A507举行。本次讲座由悉地国际(CCDI)执行总建筑师、设计副总裁、21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深圳市经济特区勘察设计大师王浪先生主讲,城市设计学院舒阳副教授主持,相关教师与众多学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王浪先生以“NEW X RENEW”为主题,围绕城市更新的多维路径及未来趋势,结合国内外经典案例,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深入讲解,引导在场听众思考当代城市更新的核心议题和设计逻辑。
讲座伊始,王浪先生展示了城市更新判断流程图,它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清晰的决策框架。他指出,在面对既有建筑更新需求时,需要在更新(Renew)、再利用(Reuse)和新建(Build New)之间作出科学选择,而这一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历史价值、功能适配、环境条件及经济效益等多个因素。他通过流程图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场地历史背景、当下使用需求和城市文脉的基准出发,评估各选项的优劣,从而明确在不同城市环境中应采用的最优更新路径。
随后,王浪先生以伦敦城市更新的经典案例展开,分别介绍了巴特西发电站、国王十字卸煤场及巴比肯中心三个项目。巴特西发电站由曾经废弃的工业遗产转型为集住宅、办公、商业与文化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成为伦敦城市复兴的标志性项目;国王十字项目则在保留了原有的维多利亚式建筑结构基础上,通过TOD导向的发展模式,成功转化为现代化活力街区;巴比肯中心作为战后重建的成果之一,通过融合艺术、居住及教育功能,其风貌彰显了文化引导下的城市复兴模式。通过这些案例分析,王浪先生指出,城市更新不应只是物理空间的重构,更应关注人本需求的实现和历史文化的延续。

紧接着,讲座将视角转向国内,王浪先生以深圳中心·大冲万象天地为例,分享了中国语境下城中村更新的实践经验。该项目通过规划和设计创新,打造了“共享街巷—社区绿谷—文化广场”三大复合空间体系,在保留在地特质的同时实现了区域功能的高度融合与空间品质的显著提升。这一项目在保有社区活力的基础上实现了更新与多元共生的目标,达成了社会融合与空间转型的同步推进。
在城市更新的策略分析部分,王浪先生分享了他主导的多个代表性项目,包括青岛海尔云谷一期、青岛李沧信联天地、深圳海风运动广场公共厕所等。他指出,这些项目展现了业态升级、生态介入、记忆唤醒以及共享与未来四大城市更新思路。在业态升级方面,通过功能混合提升土地使用效率;生态介入层面,积极引入绿色理念,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记忆唤醒则强调尊重场地文脉,激活社区集体记忆;在共享与未来方面,则倡导社区参与、共建共治共生。以上多维度的实践方法共同构建了完整的城市更新逻辑框架。
讲座最后,王浪先生总结指出,面对快速变化与高度复杂的城市发展环境,城市更新应于物理空间更新之上,进一步完成一场城市精神与人本理念的上层再造,设计师应始终秉持“做当下最好选择”的信念,深入理解每一个设计行为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未来影响。他鼓励学生保持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实践精神,积极探索城市空间的无限可能性,用设计响应时代诉求。

在提问交流环节中,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提问踊跃,就城市更新中的多个关键议题与王浪先生进行了广泛交流,涵盖了工业用地污染处理与生态修复、高层建筑的装配式设计、智慧建筑与智能建造技术、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运用,以及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经济测算与资金平衡等话题。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现场学生表示获益匪浅,收获了对城市更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