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钱芳怡、宁洁)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手工艺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展示传统工艺的时代风采,5月30日至6月2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州成功举办。武汉大学应邀参展,我院师生携近百件创新作品精彩亮相,集中呈现了学校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的建设成果。
作为我国工艺美术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展会,本届博览会以“工美中华 向品而兴”为主题,汇聚12万余件精品,吸引了超8万观众现场观展、680万余人次线上参与,意向交易金额高达1.45亿元。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黄敏、设计系副教授杨青、高薇及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刘维森、颜紫欣、钱芳怡、本科生宁洁出席了博览会开幕式。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场馆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参展师生团队
聚焦亮点:楚韵新绣 草木染彩
武汉大学本次参展的亮点,是聚焦楚丝织刺绣、传统植物染色两项传统工艺,将近年来创新性研究与教学成果同时搬上了国家级舞台。蟠龙飞凤的刺绣纹样经过数字化解构与创新重组,透过传统神韵展现出令人惊艳的现代艺术表现力。兼具文化内涵与设计创意的系列文创产品,体现了设计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桥梁作用。

楚丝织刺绣复刻与再设计作品
黄敏老师团队多次赴荆州实地考察,在荆州市文旅局、荆州博物馆、文保中心、文创基地等进行座谈和调研,走访张先松、汪宣珍等非遗传承人,探讨如何推动非遗、文博产品向商品转化。

荆州市文旅局组织召开调研工作座谈会

团队走访张先松、汪宣珍等非遗传承人
学院聘请被誉为“中国植物染第一人”的黄荣华大师作为基地的合作大师。专业教师团队与大师团队深度合作,让植物染这一融合生态价值、艺术审美与科技创新的传统技艺在高校落地生根,实现创造性转化并焕发蓬勃生机。

植物染制作过程与作品成果展示
数智赋能:非遗焕新 活力彰显
围绕楚丝织刺绣与植物染的实践项目,被成功引入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教育课程,吸引了来自文学、历史、信息管理、人工智能、新闻传播等多元学科背景的学生参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项目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深入挖掘传统纹样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谱系,积极探索数字孪生、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路径,展现了高校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学术担当。
武汉大学师生作品受到现场观众一致好评。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范国忠亲临展位,对学院在传承中创新、将学术研究与美育实践相结合进行了充分肯定。本次实践成果的展出,正是体现了学院在新工科、新艺科、新文科等领域,多维度深度交叉融合的特色,通过构建“数智+设计+非遗”的三维育人矩阵,不仅实现了文化认同的具身化培养,更探索出一条以美育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范国忠莅临现场指导

现场吸引众多观众

部分参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