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指导,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年武汉国际创意设计大赛·创意向未来”已经启动,聚焦城市未来需求,竞赛标的包括儿童友好型车站设计、创意街区公共设施设计热点议题,邀约全球范围专业设计机构、新锐设计师、在校大中学生和广大创意设计爱好者,参与设计,展开创想。以创意创新驱动,赋能新时代城市更新;以共建共治共享,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共同缔造。
本次大赛包括征集、评选、公示、展览、颁奖等多个环节,邀请国内外专家担任评审,最终评选出各类获奖作品,在2022年11月1日武汉设计日活动期间,特别展出,并隆重颁奖。
武汉国际创意设计大赛作为武汉设计之都建设的重要品牌活动,2019年起每年一届,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创意设计的交流,并助力青年设计人才脱颖而出,获得更多优质资源和发展机遇。往届大赛,武汉高校的青年学子都是参赛的最活跃力量,和各类奖项收获的最大惊喜,展现出武汉设计教育高地的科教优势和人才底蕴。
日前,大赛组委会工作人员及武汉广电记者相继走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设计院系,感受到一片青春洋溢、创意盎然的参赛氛围。各高校的设计院系领导和骨干教师,也对大赛表示出特别的支持和极大的期待。相关报道,我们陆续推出。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载世界 设计未来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由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于2000年12月合并组成。2003年学校先后将工业设计、艺术设计专业调入城市设计学院,形成城乡规划、建筑设计、艺术(环境)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相辅相成的较为完备的设计学科体系。其建筑学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城乡规划学获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排名近年连续居国内前7位,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专业排名全国并列第3位。
来到城市设计学院教学楼,直接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具有时代性、开放性、激发性、效率和生态化的当代建筑,跑梯式结构设计,内设下沉共享空间,红砖墙面,A级吸声材料……这些设计元素无不彰显着学院对设计的思考和实践理念。
访谈中,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武静教授介绍说,学院现在的专业正处于一种更新状态。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城市设计、景观设计、交互设计等等这些当前的热点问题都是学院密切关注的。武大丰富的人文底蕴将会助力城市设计学院成为一个非常高尖端的、宽口径的设计师培养摇篮。
武静教授表示,本次创意设计大赛,学院将组织经验丰富的师生团队参与,他们曾参加各类学科学术设计竞赛、科研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及文体活动,获奖人数和奖项位居同行前列。2021年获全国性奖项超50项,国际性奖项近30项,包括国际建筑师协会最高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德国红点设计奖、台湾光宝创新奖佳作奖、大工赛、大广赛、NCDA设计大赛、米兰设计周竞赛、CDA汽车设计大赛、艾景奖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公益项目竞赛、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美术作品大奖赛、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室内6+”联合毕业设计等。
专业的交叉融合是武大设计学科最大的优势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设计系主任邓俊副教授说:“学院的四个专业形成了从宏观设计一直到微观设计的教学体系,形成一个交叉融合的大舞台,这是我们武大设计学科最大的优势所在。”
邓俊认为,设计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和很多的学科进行嫁接,不论是辅助科技成果的转化、商品化,还是进行相关的文化研究,设计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把一些信息实体化、可视化。产品设计学科主要是解决人和产品之间互动性的问题,包括产品自身的合理性,也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专业。好的技术不能让它停留在实验室,要把它转化为成熟的产品来服务大众。今年以来,武大设计学院更加强调的是用户体验的提升,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科交叉的意义就在于此,一门学科同时能够为其他的专业去赋能。
武汉是江城,也是“百湖之市”,域内淡水资源丰富,可却面临着没有自主饮用纯净水品牌的尴尬。2017年3月,伴随着“四水共治”工作方案的出炉,武汉市明确了将“水优势”作为决胜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漢水1906"优质瓶装水品牌横空出世,其系列设计就是邓俊和他的学生们在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代表成果。
汉水设计
瓶身造型创意来源于汉口水塔,采用与水塔形态相仿的八棱柱体,瓶盖上附有祥云纹。长江主轴两岸、中山大道、东湖绿道、昙华林、武汉大学六种武汉元素融进漢水1906瓶身设计,充分展示了武汉城市风貌。“1909年,汉口水塔是武汉最高的建筑,而今,绿地中心是华中最高建筑,她们位于汉口和武昌,中间所隔的不仅是滚滚长江,还是武汉百年的发展史。”极具武汉特色的产品,获2019中国旅游总评榜颁奖盛典(湖北)暨新时代文旅融合高峰论坛颁发的“最具武汉文化特色旅游商品”。
2020年以来,他围绕武汉城市文化持续创新,反映历史人文的“百年珞珈”——“卷藏”系列白酒包装设计,以浓浓武汉风,“卷藏”家国情,荣获德国汉诺威2020IF国际设计大奖。
2022年,邓俊团队又以“为武汉高质量发展之路佩戴城市徽章”、缔造城市名片为理念,以井盖为载体、武汉城市风貌为元素,构建了以“城市地标”“红色印记”“重点保障”“增值服务”“文创周边”为框架的“武汉文创井盖系统”,并借助二维码增加井盖的信息含量。该套井盖自铺设以来,引发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设计之都 武汉”官网等多家媒体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获“中国水协”举办的首届特色井盖评选综合评分第一。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推荐,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特色案例。
设计团队(左起:黄西谢里 刘维森 邓俊 龙骞骞 许愿)
儿童是未来 目光聚焦于未来 这实际上代表了这个城市的态度
这次武汉国际创意大赛的竞赛标的,是儿童友好型的车站和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这两个点都和学院的办学理念极度契合的。”武静教授说,在未来的城市更新当中,更多的是从人的尺度和人的视角去观察和谐,改善空间。这个大赛和学院的办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路径也是极其契合的,学院会鼓励更多的学生去参加本次大赛。
学院设计系副教授罗雪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对武汉整个城市一步一步地发展深有体会,武汉,每天不一样。她认为通过这次武汉国际创意大赛,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城市设计的热情,以城市主人公的意识来做身边的设计。
她建议学生在参赛时,首先要对这个标的环境地形地貌,还有周边的人群进行一个细致分析,天马行空的创意固然可贵,但是更需要有因地制宜的设计思路。“我个人认为细节决定一切,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整个城市设施的功能、装饰其实都有,但是我们缺少细节性的连接。也就是说这个粘合剂很关键,不会让所有进入的人觉得他和它之间是割裂的,需要有这样一个粘合,和这样一个融合的关系,我希望这个大赛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给城市更多的亮点”。
学生部分优秀成果展示
学习性、成长性、在地性的融合
邓俊认为,创作儿童友好型的车站,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儿童的成长性。儿童的这种成长的阶段,和这样一个车站之间是怎样的一个互动关系,以及人际尺度如何去把握;第二个就是儿童的学习性。孩子喜欢一个地方,一定希望获得些什么,无论是情感、知识、还是场景体验,和这个车站的某些功能去做结合;第三个是在地特色。如何去体现出武汉本地的城市文化,可能是城市的符号,或者是某一些器物,或是一种城市精神。
“一座城市以城市的名义去举办设计大赛,意味着这个城市有多么看重创新这件事情。尤其今年这一次,它扩展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大赛,会有更多的智慧地交流和碰撞在大赛上发生,我觉得非常有价值。”邓俊最后说,“希望这个大赛能够越办越好,我是非常期待能够和学生们一起参与进去,在这个舞台上去发挥自己的智慧。”
城乡规划学博士后赵钧一:“人文之美在于城市,未来之美在于设计。”
产品设计本科学生张田锐:“以创意赋能,向未来发展。”
环境设计本科学生万子菁:“用设计点亮艺术生命。”
环境设计本科学生温佳和:“创意设计,创意未来。”
城乡规划学博士吴晓露、环境设计本科学生吴小蝶:“武汉国际创意设计大赛,我们来了。”
对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优秀青年设计师们,他们怀揣着梦想,逐梦新征程,这些新的面孔也为秋日的武大更添青春底色。
详细参赛办法及报名表格获取,请登录“设计之都 武汉”官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征集时间截至2022年10月10日24:00(以电子邮件收件时间为准,逾期投稿视为无效作品)。
“创意向未来”2022年武汉国际创意设计大赛征集公告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JqPGSpZhvPr2PkUVnaxZw
投稿邮箱:whcysjds@163.com
咨询电话:027-85562360
联系人:彭女士 电话:18271481566
来源:武汉广播电视台汉新闻客户端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明珠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李兵 夏菲 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