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凌江

教授

邮箱:283654962@QQ.com

部门:建筑学系

教育经历:

武汉大学 环境工程  工学博士

武汉大学 城市规划  工学硕士

武汉大学 建筑学   工学学士

教育与研究方向:

建筑性能模拟与分析

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理论及方法

西藏传统建筑遗产

工作经历:

武汉大学 城市设计学院 建筑系 教师 2005/07-至今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 建筑工程系 访问学者 2019/01-2020/08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 建筑规划与景观学院 访问学者 2015/06-2015/08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建筑学院 访问学者 2009/11-2010/11

荣誉、奖励和奖学金:

[1]武汉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出国研修计划奖学金

[2]2018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要完成人)

[3]2017年武汉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参与)

[4]武汉大学2016年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三等奖

[5]2015年武汉大学实验室工作先进个人

[6]2012年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7]2008年武汉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参与)

出版情况:

期刊论文

[1]Huang L, Hamza N, Lan B, et al. Climate-responsive design of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the cold-arid regions of Tibet and a field investigation of indoor environments in winter[J]. Energy and Buildings, 2016, 128: 697-712.(SCI二区)

[2]Huang L, Kang J. The sound environment and soundscape preservation in historic city centres—the case study of Lhasa[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2015, 42(4): 652-674. (SSCI)

[3]Huang L, Wu J. Effects of the splayed window type on daylighting and solar shading[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4, 81: 436-447. (SCI二区)

[4]Huang L, Huang Z, Hamza N. Energy-efficient retrofitting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a historic city centre–an example from Lhasa[J]. disP-The Planning Review, 2014, 50(3): 55-65. (SSCI)

[5] Huang L , Zhao S . Perforated Thermal Mass Shading: An Approach to Winter Solar Shading and Energy, Shading and Daylighting Performance[J]. Energies, 2017, 10(12):1955. (SCI三区)

[6]Huang L, John Zhai. Critical review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indoor thermal comfort indices and models incorporating solar radiation effects[J]. Energy and Buildings,2020 224:110-204.(SCI二区)

[7]Huang, L., Kang, J. Thermal comfort in winter incorporating solar radiation effects at high altitudes and performance of improved passive solar design—Case of Lhasa. Build. Simul. (2020). https://doi.org/10.1007/s12273-020-0743-x.(SCI二区)

[8]Lingjiang Huang, Changchao Fan, Zhiqiang (John) Zhai,A graphical multi-objec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with architect-friendly mode,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A&HCI),Volume 10, Issue 2,

[1]肖迦煜,黄凌江.藏传佛教寺院聚落空间形态及演变的量化分析——以色拉寺为例[J].华中建筑,2020,38(02):114-118.

[2]黄凌江,肖迦煜.西藏传统多层建筑气候调节系统初探[J].城市建筑,2017(23):60-62.

[3]邓传力,黄凌江,贾彬,蒙乃庆.基于壁画信息的西藏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演变研究[J].西藏研究,2017(01):99-104+2+121.

[4]黄凌江, 邓传力. 西藏寺院经堂天窗形式特点及对室内气候控制探析[J]. 建筑学报, 2016 (S1): 142-149.

[5]黄凌江, 李中奇. 开放式研究性建筑物理实验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6): 121-127.

[6]伊丽莎白·布鲁克斯,安德鲁·劳,黄凌江,路宁,李铠. 英国和中国历史建筑改造更新的比较分析:基于能源利用视角[J]. 国际城市规划,2014,02:29-35.

[7]黄凌江, 康健. 历史地段的声景——拉萨老城案例研究[J]. 新建筑, 2014, 5: 007.

[8]黄凌江,兰兵.拉萨老城区传统民居采暖能耗及室内热环境分析[J]. 建筑节能,2014,08:1-7.

[9]兰兵,黄凌江. 对建筑物体形系数与节能关系的质疑[J]. 建筑节能,2013,05:65-70.

[10]黄凌江,邓传力,兰兵. 拉萨乡村传统民居与新式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对比分析[J]. 建筑科学,2012,12:61-66.

[11]黄凌江,兰兵,达娃扎西. 拉萨传统藏式建筑主观热舒适评[J]. 华中建筑,2012,11:67-69+113.

[12]黄凌江,冷御寒. 林芝地区传统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评价与分析[J]. 南方建筑,2012,01:92-96.

[13]达娃扎西,黄凌江. 西藏传统平顶民居建筑气候适应策略及其文化转意[J]. 华中建筑,2012,04:171-174.

[14]黄凌江,兰兵. 从地域性到可持续—国外乡土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的发展与启示[J]. 建筑学报,2011,S1:103-107.

[15]黄凌江,刘超群. 西藏传统建筑空间与宗教文化的意象关系[J]. 华中建筑,2010,05:134-137.

[16]黄凌江. 传统街道表皮的媒介性与地域性——以西藏边境城市传统街道为例[J]. 华中建筑,2007,08:177-178+181.

[17]黄凌江,彭玉红.西藏宗堡建筑的军事防御性设计[J].工业建筑,2021,51(01):1-7.

会议论文

[1]彭玉红,黄凌江.西藏宗堡建筑的军事防御型设计[C].第25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2020

[2]靳含丽,黄凌江. 藏传佛教教育体系对寺院空间布局的影响[C].第24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肖迦煜,黄凌江.西藏传统多层建筑气候调节系统[C].第22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4]Lingjiang Huang, JIayu Xiao. Performance in Passive Climate Control of Traditional Archetype at a Tibetan Monastery[C]. PLEA. 2017

[5]黄凌江.拉萨冬季太阳辐射对室内人体热舒适影响的分析[C]. 第十二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6]黄凌江. 基于互联网+的建筑物理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探[C].全国建筑学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7]黄凌江,兰兵.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计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C]. 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

[8]黄凌江.黄石近代工业空间的形成及对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C]. 中国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2010年中国首届工业建筑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9]黄凌江. 研究性实验在建筑物理教学中的应用[C]. 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专著

[1]线描西藏-边境城市·集镇·村落·边贸市场探访.黄凌江编著.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黄石城市空间营造研究.黄凌江著.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国家“十二五”重大出版工程 西藏古建筑/参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4]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写 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西藏卷/副主编.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5]国家“十三五”重大出版工程 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西藏传统聚落/主编.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

学术报告:

[1]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建筑物理大会分会场 报告

[2]2016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分会场 报告

研究项目:

主持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西藏传统聚落空间营造的气候响应技术策略及其评价”,编号:50908181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遗产保护视角下西藏寺院殿堂室内气候评价与控制”,编号:51278525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测试方法(武汉大学实验项技术目)

[4]严寒地区建筑气候适应性策略及建筑热工问题(合作单位:中信武汉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第五设计院)

[5]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建筑物理实验教学(湖北省省级教改项目)

[6]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科)《佛教在西藏的本土化与藏传佛教寺院聚落空间形态演变》

参与

[1]国际合作项目:“欧盟第七框架协议下属的欧盟玛丽居里夫人2011年国际研究人员交换项目(FP7- PEOPLE-2011-IRSES):规划、城市管理和遗产(Planning, Urban Management And Heritage),项目组成员,2012年1月-2015年12月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适应性热舒适的湖北山区农宅设计策略研究,编号:51208387,课题组成员,2013年1月-2015年12月

[3]武汉市城市风道规划管理研究”课题组成员,2012年8月-2013年8月

设计实践:

[1]未来科技城青年人才自由港概念规划研究

[2]齐齐哈尔大乘寺寺院规划

[3]西沱镇云梯街消落带码头设计

[4]宜昌市夷陵区森林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5]咸丰麻柳溪村土家羌族村落旅游规划

[6]神农架大九湖旅游服务设施设计

[7]岱家山工业区厂房设计

[8]黄石理工学院学生宿舍

[9]河南邓州玉文化中心

社会服务:

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建筑技术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物理分会 委员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物理专委员会委员

Energy and buildings, Applied energy,Building simulation 等高水平期刊审稿人

教学与指导工作:

主讲课程

本科课程:建筑设计,建筑专题设计,建筑物理及实验

研究生课程:建筑设计,建筑技术设计,气候适应性建筑设计方法

教学获奖

[1]2020年“清润杯”大学生论文竞赛 优秀奖 指导教师

[2]2019年“台达杯”国家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 二等奖 指导教师

[3]2018年“清润杯”大学生论文竞赛 优秀奖 指导教师

[4]2015年全国大学生Revit杯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 优秀奖 指导教师

[5]2014-2015年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优秀项目 指导教师

[6]2014年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指导教师(第二)

[7]2011年全国大学生Revit杯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 优秀奖 指导教师

[8]2009年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作业 优秀作业 指导教师(第二)

职称 教授 邮箱 283654962@QQ.com
部门 建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