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武大城设师生助力“拯救老屋行动”

更新时间:2022-09-14
A A A

(通讯员:王炎松、杨雯睿、章雨萌)2022年9月2日,《人民日报》以“古村老屋迎新生”为题,报道了金溪县“拯救老屋行动”,介绍了我院王炎松教授师生团队长期扎根江西省金溪县、挖掘古村历史文化底蕴的事迹,肯定了王炎松教授教学团队开设校外实践古村课堂的新型教育模式。报道指出,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在金溪县设立的校外实践基地,不仅为学生的实地调研提供了良好条件,也为金溪县老屋修缮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带来了积极影响。王炎松教授也谈到了传统村落保护以及设立实践基地的重要意义“加强古建筑的传承保护,让古村落里文化味更浓了,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这里的农耕田园风貌与历史人文底蕴,了解古建筑设计、建造。”

image.png

01 这种篝火,是一种文化传承

今年暑假,我院师生受中国文物基金会委托,积极参与了中国文物基金会主导的“拯救老屋行动”。该行动于2016年启动,是贯彻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传统民居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性项目,目前已在浙江松阳、江西金溪等4个县实施整县推进项目。在王炎松教授的带领下,我院学子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高温酷暑,前往广西、江西两省数个县市,调查中国传统村落的消防安全。

在广西,调研团队来到了柳州市柳城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探访了覃村、古廨村、良双村、大里村、平卯村、同烈村、八斗村、高友村、高秀村和岜团村等传统村落。

image.png

团队成员考察古建筑情况

广西柳州是我国传统村落分布较为密集的区域,境内分布有苗族、侗族、壮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且拥有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复杂地形,因此村寨建筑风格和形态样貌各有不同。

少数民族村落大多因其特色风俗习惯而留有相关建筑设施,其中就有团队成员在侗族村落见到了鼓楼内的篝火堆残留,并在回程总结中详尽提及了此现象,认为这种极易走水的活动应该有所舍弃。

王炎松教授在知道学生们的困惑之后,向团队成员详细讲述了当地鼓楼的作用,以及鼓楼篝火的成因,“这种篝火一般也是逢年过节才有,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给大家团聚的机会。很可惜没能赶上过节的时候,让你们也感受一下当地的热情。”

除了解基本的村落建筑信息外,调研团队的主要任务是调查收集各个村落的消防安全情况。

在八斗村,团队成员从村民口中了解到,这里的古建筑在2018年遭遇了一场火灾,致使21栋民宅被毁,火灾起因是不当的垃圾焚烧行为。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平卯村,十几年前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十余座侗族传统民居。由此可见,要保护好木质结构的传统民居,必须重视消防安全工作。

image.png

团队成员向村民了解村内消防安全情况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以及“拯救老屋行动”等工作的逐步开展,柳州市各村寨传统民居的消防安全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在高秀村,村内不仅设有消防水池和消防器材室,各家各户也张贴着“安全防火,人人有责”的标语,鼓楼也装有消防栓和灭火器。

据村干部介绍,村两委班子每个季度都会入户检查用火用电情况,并组织安排人员进行消防培训与器材管理,尽最大可能防患于未然。

02 这是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民俗传统

在江西,调研团队来到了吉水、瑞金、金溪等县区,探访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

在上栋村和栗下村,调研团队拜访了当地著名的祠堂建筑,包括胡氏宗祠与彭氏宗祠。两座祠堂的保护状态相对良好,且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一应俱全,体现出村民们较强的消防安全意识。

与广西的传统村落不同,江西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以祠堂、寺庙等为主,反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民俗传统。

在江西调研期间,王炎松教授参加了由文化部原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励小捷同志主持召开的传统村落消防安全调研座谈会,并作重要发言。

王炎松教授指出,金溪古村连片存留,传统村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金溪县委、现政府注重顶层设计,制定了符合县情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典范。

image.png

王炎松教授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金溪县委书记张文贵表示,得益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励小捷同志的鼎力支持,以及王炎松教授团队的大力帮助,金溪县传统村落得以修缮和保护,这是一项功德无量的重要成就。

发言过后,王炎松教授团队就此次江西省传统村落消防安全实地调研工作进展情况作了汇报,得到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金溪县委、县政府与会同志的一致认可。这不仅是对王炎松教授团队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事业所作贡献的认可。

03 用脚步丈量千村万落

城市设计学院针对我国古建筑修缮和古村落保护的调查与研究工作由来已久,城设师生的足迹踏遍了我国传统村落大量分布的多个省区,成为该领域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早在2015年,王炎松教授就注意到了我国传统村落消防安全与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至今。

在近7年的时间里,王炎松教授探访了乐安、抚州、余姚、崇仁、浮梁、大冶、临川等县市,调研了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沿革的多种传统村落形态,足迹踏遍了祖国南北,脚步走近了千村万落,取得了许多第一手研究资料,并发表了诸多重要研究成果。

与金溪县合作建立的校外实践基地,就是王炎松教授多年工作的重要成果。借助该实践基地,我院不仅能以校地合作的形式,推动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落实,更能打造一种高效的实践型培养模式,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研究所得,同实际情况相联系,同村落原貌相结合,以达到“在实践中成长”的教育目的。

image.png

王炎松教授为同学们讲解古村建筑

本次调研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与肯定,除《人民日报》的报道外,团队成员也在旅途中受到了当地村干部与村民的热情接待,并获得了他们对此次调研工作的赞赏与支持。在广西同烈村,被困于暴雨山路的同学们,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心帮助;在广西高友村,村干部主动邀请同学们参观当地制茶工厂——这些淳朴与善意,为本次调研活动添上了圆满的注脚。

image.png

王炎松教授与村干部沟通村落情况

横跨两省多县的“拯救老屋行动”调研工作,也是我院学生实践工作的重要一环。以该实践项目为契机,王炎松教授也实现了科研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为团队学子们上了生动而有趣的一课。

image.png

团队成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