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报频传 我院学子在第十七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年度总决赛中斩获多项国家级奖项

发布人:    日期: 2024-12-17 10:15    阅读


  2024第十七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年度总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圆满落幕。在本次赛事中,武大学子取得了优异成绩,斩获七项国家级大奖。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以下简称为:3D大赛)是在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的一项大型赛事,分为数字工业、数字人居、数字文化与元宇宙创建大赛,主要考察大学生对于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实践以及使用数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武汉大学多年来深耕于学生综合数智教育,紧跟时代需求打造全面的数智化人才培养体系,并在3D大赛中屡创佳绩。此次赛事更是再创新高,在刘俊、许小兰、张娅薇、庞辉、郑静、胡嘉渝、李瑞、蒲向军、王欣、周燕、刘慧民等老师的共同指导下,30支参赛队伍共斩获5项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与22项省级奖项,展现出珞珈学子积极进取、奋发勤学的青春风采。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国家级获奖作品吧!

数字工业大赛

智能搬运避让起重机器人

团队成员: 欧阳宇航、雷振扬 、石胡涛、孟群康 、蒋顺勇

获奖等级:国家一等奖

  


我们的作品“智能搬运避让起重机器人”旨在提升仓储搬运效率,同时确保安全性和智能化。随着电商发展,仓储物流需求激增。智能物流机器人逐渐成为搬运环节的关键,提高搬运效率,减轻人力负担。传统人工和现有的物流机器人各有局限:人工搬运成本高、易出错;现有机器人多适用单一任务,难以适应复杂环境。针对现状,我们的机器人通过路径规划、障碍避让和高精度识别等功能,克服传统搬运方式的不足。机械结构主要分为四大模块:行进模块、识别抓取模块、转移模块和控制模块,各模块功能细化确保智能搬运的实现。我们设计的机器人框架长度600mm,框架高度446mm。尺寸设计在搬运效率和结构稳定性之间取得平衡。通过动画演示,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机器人的搬运操作过程,体现各模块的协同作用。

应对复杂运输环境的便携式3D打印机

团队成员:黄晓龙、欧阳宇航 、蒋顺勇、刘新材 、刘亦婷

获奖等级:国家二等奖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3D打印机的便携性和现场制造能力使其在应急救援、军事部署、远程科研探险等复杂运输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些环境对设备的体积、重量、耐用性、稳定性和操作简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设计了一款便携式3D打印机,具备以下特性:耐用性强,具有抗震、防尘、防水等特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 模块化设计,易于拆卸和组装,便于在现场快速部署和维护;高可靠性,在多次运输和长时间运行中保持稳定性和精度;操作简便:界面友好,易于操作。



数字人居大赛

蝶落·远山——信息化时代乡村建设与数字更新

团队成员:竹永帅、刘天倪

获奖等级:国家一等奖

方案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黄岭村,是当代章回体小说大家张恨水先生的故居。当地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设计基于村落生长肌理确定自身轴线与主要功能分区,使新生建筑达到从场地中生长出来一样的效果,

设计方案通过对村落肌理与张恨水代表作品的挖掘与探讨,选择了“蝴蝶”这一意象作为建筑的母题,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黄岭村如蝶一般的美好自然,又暗示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中颇有才情的作者,笔风细腻生动。

此外,设计选择村落主轴线内化为三个广场连接的系带,实现了景观串联,强调建筑在地性;同时数模分析人群视线、设置观景节点等方式带给游客丰富的视觉体验,打造“移步观景”的互动空间。在行进过程中,游客可以在感受恨水文化的同时感知黄岭村淳朴宁静的自然风光,得到精神上的疗愈。方案选择隐于乡野、隐于村落,精心打造属于乡村自身的美学空间。

水落石生——乡村振兴下的名人故居更新与数字化转型

团队成员:刘天倪、竹永帅

获奖等级:国家一等奖

设计坐落于安徽省潜山市黄岭村,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该地为我国章回体小说大家张恨水先生的故居。基于对张恨水先生作品的探讨与对村落肌理的深度挖掘,我们选择了太湖石这一意象表达村落被自然打磨的天然感与恨水文化经久不变的永恒特性,展现不见水而知水的“恨水”氛围。

在此基础上,方案使用热压通风等被动式节能技术实现建筑单体塑造与空间体验的双重提升,借用雨水景观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表达“水落石生”中水的去向,积极响应我国建设绿色乡村、降低建筑能耗的号召。

此外,为实现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我们推出了“AI+恨水文化”的室内主题打造,通过引入VR打造互动装置、借助AI大模型打造虚拟人物IP等等,以进一步推动黄岭村数字化文旅的建设,为我国其他相似村落提供可参考案例。

MEMENTO——基于场所精神的记忆遗址空间改造

团队成员:李想、姚孟辛、张 馨月

获奖等级:国家二等奖

旧物是承载过去记忆与经历的重要现实载体,“生活遗物”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的意义。位于坤厚里片区一元路六号的西本愿寺曾用于超度灵魂,近年来,则融合了居住、宗教、办公等混合功能,是坤厚里唯一的挂牌“优秀历史建筑”。我们决定利用这里的历史功能和氛围,对其进行示范性更新改造,使其成为一个大型“记忆匣子”,打造一个以记忆为主题、“补完计划”为核心的灵魂碎片寄存处,为旧物与记忆片段觅得一个寄托、修复、展览、共享、再创作之处,也为来参观的人们提供一个回望昔日之我,补全今日之我的空间。

数字文化

舞兴彭寨,土韵悠然

团队成员:袁婷婷、邓子颖、 覃梦瑶

获奖等级:国家一等奖

该设计为鄂西土家族数字化民俗文化展览馆,场地位于恩施宣恩县彭家寨村,彭家寨是鄂西保存最完好的土家族聚居地之一。

在建筑设计上,为了打造让观众更有沉浸式体验感的土家族民俗展览馆,抓住吊脚楼、摆手舞、西兰卡普和社巴日四个土家特色文化并将其运用到展馆设计的各个方面——提取吊脚楼特色元素,以摆手舞“摆手回眸”动作为建筑造型来源,设计如图所示展馆;将西兰卡普应用于特色文化空间的塑造上,以社巴日活动流程作为展馆流线的参考。

在场馆内外功能空间设计上,我们对游客、村民和工作人员进行了需求分析,设计了社巴日文化展厅、织锦工作坊以及诸多文化互动空间,并且设计了线上小程序提供数字化服务,展厅内部还布置了村落VR漫游体验装置,关于如何串联起这些功能空间,我们创新性地设计了游客与村民时空共享的双动线设计,在创造互动体验的同时避免了来回绕路造成的不便。

AMD 杯”AI+3D创新专项赛: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三维创新

时光交响・古港回声

团队成员:曾佳颖、周璇、崔佳澍、 郑宇聪、杨博涛

获奖等级:国家一等奖

  “时光交响・古港回声是一项专注于泉州古城的现代化更新与文化旅游规划的作品。团队深入探索泉州海港古城片区,一个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却面临保护与发展挑战的区域。通过运用人工智能软件,如MidjourneyStableDiffusion,精准识别并应对了本土特色流失、文化传承断裂等问题,提出了以时光迪斯尼为核心的设计理念,旨在通过构建信俗、博览、文创网络空间,实现古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项目中,人工智能软件发挥了关键作用,它们被用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同时保留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为古城注入新活力。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项目不仅展示了古城的空间塑造,还规划了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期望泉州古城能够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典范,让每一位游客都能体验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交融。

武汉大学始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综合能力,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数字化建设中并不断创新创造,引导学生成长为符合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未来,武大也将继续耕耘数字化创新平台的建设,为更多的优秀学子提供大胆创造、敢于创新的广阔平台。

响应时代号召,培养实践人才,打造创新平台,共建美好未来,武汉大学也必将如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哺育一代又一代数智化人才的成长,为我国科技文化建设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