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部辅导员“充电赋能”工作坊】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稳步提升职业化能力|工学部辅导员学部培训点首期研讨交流会顺利举办

发布人:    日期: 2024-07-25 13:14    阅读

(通讯员:陶翊婷 靳鑫)为了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辅导员应当如何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点提升职业能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话题,2024718日,依托城市设计学院申报的“辅导员学部培训点:基于新质生产力育人基点的辅导员职业化能力建设培训”“揭榜挂帅”项目,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牵头,围绕“如何推进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话题,在新图书馆E1会议室开展了工学部首期研讨交流会。电气学院党委副书记上官海兰主持会议,工学部各学院学工团队共同就如何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促进我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研讨会议上,来自工学部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动力与机械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水工业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学院等不同院系的数十位老师就本院系学生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了梳理,从学生工作的重难点、学生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由浅入深进行剖析,分享育人经验与学生工作愿景,探讨如何用新质生产力赋能辅导员能力提升,推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更好顺应新时代下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特点。

辅导员要坚持理论学习,通过思政引领推动学生专业发展与民族复兴同向同行。

新的时代下,作为“全员育人”的育人主体之一的辅导员应做到通过思政引领正向激励专业发展,探索专业发展下的思政引领育人目标。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孟威重点强调了理论学习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只有充足的理论储备,才能及时的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这正是教育工作不断前行的基石。

水利水电学院党委副书记左志香呼吁在新时代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教育的,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之志。合格的时代新人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有积极投身国家的伟大事业的信念与内生动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者只有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理想信念的培育相互结合,才能培养推动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胸怀“国之大者”。  


水工业科学研究院李丹老师着重强调了了两个底线:安全底线和诚信底线。她指出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建立这两个底线意识,这样才能在成长发展的道路上规避风险与坎坷。

国际教育学院周翠云老师指出要强化理论学习,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视线。依托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国际化交流过程,一方面可以开拓本国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当中获得更好的成长;一方面可以在广大的留学生群体内部宣传中国、宣扬中华文化,让他们做到知华爱华,倾心倾力培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代言人”。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余娟老师与张玮婷老师就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修养、劳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指出作为教育工作者,辅导员要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不抛弃、不放弃,尊重每一名同学的独特个性,关注每一名同学的发展需要,切实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成长舞台,通过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与对职业的崇高追求,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宏大叙事中,成为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的时代新人。

辅导员要重视调查研究,把握学生多元化培养需求与时代性就业特点

辅导员应当重视调查研究,不仅要调查研究学生多元发展的内在规律,更应对业内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期待进行深入调查。

    动力与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匡松强调教育者,特别是青年教育者关注和服务学校、学院当下中心工作的关键性与重要性。中心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与引路灯,是辅导员把握学生工作发展方向的核心指引,推动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以学生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为问题导向,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在实践育人方面,匡松强调要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力度,将学生社会实践列为当前重点工作,通过加大经费和人员投入,为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机会,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工研院肖潇老师提出要做到“两个结合”:党建工作和学生的思政教育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政教育的规律结合;在纵深推进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更要重视产学研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要用尖端科技助力学生成长和产业发展,达到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多赢局面。

城市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余亮从新工科改革发展的层面出发,强调新工科建设要以培养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服务国之大者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深化武大数智教育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改革与创新,依托学科交叉赋能工科升级和人才素质提升;他强调,学生工作的开展要将学生的发展同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积极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结合学校人文涵育助力提升工科生思政素质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高校在新领域、新专业上厘清人才培养新理念新思路的重要抓手与关键推手。

辅导员要参与专题研讨,探索新时代学生激励与教育管理的新方法

专题研讨和案例分析会是辅导员职业化能力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专题培训会,不同专业的辅导员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博取百家之长。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赵薇老师和周兵奇老师就如何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了专题分享。他们指出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导者,要平衡好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和价值引领工作,通过深入思考小我和大我的关系,以及做好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引导,激励学生投身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为培养合格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水利水电学院许笑星老师就如何做好学生工作基本面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许老师指出,建立完整的学工体系,实现工作关口前置,变“亡羊补牢”为事前预防是防范学生工作风险的重要举措与坚实基础;在学生教育引导上,辅导员要重视朋辈榜样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科研热情,浓厚学习氛围,推动学风建设走深走实。

城市设计学院胡晓兰老师、叶婧杰老师和陈曦老师就如何和学生进行深度交流方面做了专题分享,从三个层面讨论了本科生教育引导的工作经验。她们强调,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受其教,依托新媒体平台、“文体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交流方式融入学生,是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基础与开端;其次辅导员应设身处地,发现或预判学生当下可能面临的困难,通过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并重,在人才培养上谋求更大实效;最后,作为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引路人、教育者的作用,通过提升自己思想理论水平和教育水平,以“四个面向”为导向,围绕国家政策与发展规划,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个人的进步相结合。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党委副书记上官海兰最后进行了总结发言,指出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更是一次身心的洗礼与提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出发点,落脚于培养推动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胸怀国之大者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与根本使命。上官海兰强调,构建新时代招生培养就业融通联动机制是深化当前高质量人才培养建设改革的主要路径。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必须紧密围绕学校的指挥进行,在“五维五进”创新发展思路的指导下,明确未来学生工作的发展方向,细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据悉,“辅导员学部培训点:基于新质生产力育人基点的辅导员职业化能力建设培训项目”是武汉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2024年“揭榜挂帅”项目。该项目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校新质生产力的育人基点,通过主题研讨交流、案例访谈、实践参观体验、走访调研学习、专家报告等方式,助力辅导员队伍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点提升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引导能力,进而培养一大批契合时代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推动新发展方位下技术迭代和产业革新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本次研讨会作为工学部辅导员学部培训点培训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高校新质生产力的育人基点,结合各学院实际情况,通过理论学习、调查研究、专题研讨等方式深入挖掘利用新质生产力提升辅导员职业化能力建设的可行路径,服务新时代下人才培养的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