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推荐】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竞赛介绍

发布人:    日期: 2025-04-25 15:11    阅读

赛事名称: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

赛事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赛事官方网站:

www.xuenianjiang.com

武汉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认定及立项情况:

武汉大学省级立项自筹赛事 团体赛 贡献规则:贡献相同

武汉大学赛事组织教师:

建筑系 刘炜老师 705655770@qq.com; QQ1032157514

赛事简介: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设计竞赛项目(以下简称设计竞赛)是一项针对人居环境设计领域的国家级设计竞赛,第1届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共同发起,其前身为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目前“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由清华大学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属,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风景园林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协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并成为人居环境学科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奖项。作为学术交流平台,吸引了全国1570所高等学校的参与,旨在推动人居环境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提高设计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前瞻性思维的建筑类专业人才。

最近一次赛事安排:

赛事通知:

mp.weixin.qq.com/s/D4Ku-Hb_M8Dn_q9fhxTuvg

赛事主题:

空间的再生

今年以空间的再生为主题,一则是因为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经历从增量时代向存量优化时代的转型,所谓的存量优化,就是需要对空间重新定义,再生的空间既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也天然地承载着许多资源,丰富的信息资源,每个空间独特的历史都是一种不可复制的信息资源。二则,再生作为一种手段和形式,也具有自己特殊的审美范式,这是设计师需要费心体会的一个方面。

在一个越来越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设计如何应对剧烈的社会转型,空间可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再生,可以以什么样的方式再生,再生的效果会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期待设计师们能够深入探讨的话题。好的空间再生案例说明了,设计师需要在新的时代语境中重新认识空间的资源特性和社会需求,其提出的设计策略,不仅仅是出于形式层面的思考,而是要有更为开阔的环境意识,基于系统性的认识,将设计对象——空间——置入新的系统中重新判断和组织新的环境关系,空间的重生并非简单地恢复到某个历史阶段的状态,而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获得新的定义,并发挥新的积极作用。

参赛要求:

参赛作品以课程作业或毕业设计为主,所有参赛作品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不符合要求者视为无效作品,不进入终评程序。参赛作品展板、报名表格作者栏需填完所有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填写一人即可,后期不允许修改。均通过在线平台完成提交。线下邮寄均不给予评审。

赛事时间:

参赛单位和个人请登录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官方网站www.xuenianjiang.com,通过在线平台提交作品,提交时间202544——2025810日。

赛程安排:

各类参赛作品经组委会秘书处分类初筛后,将进行三次评审,分别是初审、复审、终审,时间8—10月,预计11月颁奖。

参赛流程:

参赛单位和个人请登录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官方网站www.xuenianjiang.com,通过在线平台提交作品,提交时间202544——2025810日。

奖项设置情况:

分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4组,金、银、铜奖比例占作品总数的5%左右,优秀奖占作品总数的10%左右。评委会根据每年投稿的数量、质量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

大赛组委会联系人:文老师、李老师

联系电话(微信)18612409016

电子邮件:xuenianjiang_msc@163.com


近三年我校获奖情况: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指导教师

学校

1

MEMENTO——基于场所精神的记 忆遗址空间更新改造

李想、姚孟辛

郑静

武汉大学

2

volcaharbor——火山能源转化站和住宅综合体设计

金穗、赵慧仪、林照、 成琳、 陆丹蕾、李蓦然

涂嫣然

武汉大学

3

山远近

杨晓天、刘林辰茵

刘炜

武汉大学

4

窑洞的另一种可能——马壁峪古道 沿线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设计

梁曼丹

薛林平

武汉大学

5

MONTAFE REASSEMBLY 蒙太奇 重组——汉口里分改造

赵慧仪 金穗

Takayuki Suzu ki

武汉大学


如有疑问请咨询:QQ1032157514


(本文更新时间:2025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