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名称:
亚洲设计学年奖
赛事主办单位:
AAUA(亚洲城市与建筑联盟)、ADA(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ACEA (亚洲创造力经济联盟)
赛事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平台https://mp.weixin.qq.com/s/NyBUh-3eYFcPjL9wcsjglg
武汉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认定及立项情况:
武汉大学省部级立项赛事
武汉大学赛事组织教师:
建筑系郑静老师,zheng.jing@whu.edu.cn
赛事简介:
致力于打造亚洲国家和地区高校之间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深入交流、更具影响力的专业权威性设计交流盛会。从2003年走到今天,经过22年的积累,在建筑、景观、室内、展示、光环境、城市设计的框架和基础上,将国际、国内的设计界、设计高校、协会组织等充分对接,为推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交流和发展不遗余力。
最近一次赛事安排:
赛事通知:
官方微信平台https://mp.weixin.qq.com/s/NyBUh-3eYFcPjL9wcsjglg
赛事主题:
Towards Creative Economy 走向创造力经济
参赛要求:
I. 参评要求:
无论设计实际图纸数量的多少和版面尺寸的大小,所有交送参评的作品必须符合下 列要求。 不符合要求者视为无效作品,不进入终评程序。
1. 提供参赛资料包括 3 部分:
A. 专家评审部分:
A1: 提供JPG 文件,包括设计说明,项目分析,设计逻辑,主要平、立、剖面图和彩色效果图;
A2: JPG 文件最少不能少于 10 页,最多不得超过 20 页,为方便专家评审,请把每张图片控制在2339(宽)x1654(高)像素,分辨率为200dpi(约等于A4尺寸,29.71厘米(宽)x21.01厘米(高));每张图片文件量大小不能超过20M;
A3: 设计说明应结合调研分析和设计流程进行,不单独列出,无设计说明、只有效果 图的参评方案视为放弃参评;
A4: 动画和 PPT不作为评审文件;
A5: 这一部分不得出现参加院校、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相关信息。
B. 出版使用部分:
提供JPG 文件,并按 A4 竖向幅面排版制作,精度至少为350dpi,以便满足出 版需要,数量不超过 5 页。
C. 展板使用部分:
提供 JPG 文件,并按 A0 竖向幅面排版制作,精度至少为 72dpi,以便满足展览 需要,数量不超过5版。
注明:
1、通过组委会电子邮件xuenianjiang@design1881.com传送;
2、为保证一定的参赛作品质量,各参加院校的参赛作品须由校方推荐,并提供推荐意见,没有校 方组织的各院校学生,须按参赛要求把资料发送至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
3、为提高评审效率,各高校可以以学院、系或专业科为单位参加。各以系或专业科为参赛 单位 的高校的推荐作品方案最多不能超过 20 个(本科城市设计、建筑、景观和室内设计类别),超 过部分视为以个人名义参赛;每个作品方案的学生成员不超过 6 人;
4、各参加院校请详细填写参赛资料表格(标明参加学生的姓名、联系电话,作品名称,指导老师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等);参赛回执表即参赛申请表
5、参赛文件网络传送前需进行杀毒,以免造成文件损坏。
II. 评审要求:
1. 设计成果应体现对社会、文化、历史及生态可持续的关注,符合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观;
2. 设计成果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和针对性的需解决的问题界定;设计成果清晰地表达设计分析思路和设计思考过程;
3. 设计的调研和分析,也即其设计思维和设计逻辑应该是设计的一部分要特别体现出来倡导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符合设计目标逻辑的设计成果;
4. 设计成果包含符合国家相关专业规范要求的完整的设计图纸内容;
5. 设计成果通过效果图、实体模型照片等方式客观真实地表达设计效果与设计意图;
6. 设计成果关注结构、材料构造、及设备技术条件等工程技术可行性问题;
7. 设计充分尊重地域环境与材料的关系及其对基础材料的创造性使用;
8. 设计成果版面要求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表达清晰。
赛事时间:
截稿时间 2025年8月1日
颁奖时间 预计2025年12月
赛程安排:暂无
参赛流程:
1. 参加的高校请向组委会邮件索取参赛申请表,或登录微信公众号“亚洲设计学年奖”、“亚洲设计观察”下载参赛申请表。参加活动的各院校所交参评作品不限 交件截止时间不得超过8月1日,以寄出作品时间为准。
组委会办公室:姚领、许峰玮
联系电话:020-38486899、13332801142、13316060182
电子邮件:xuenianjiang@design1881.com
学年奖QQ:1693304548、1277960467、2158073558
微信号:xuenianjiang-1、xuenianjiang-3
微信公众号:亚洲设计学年奖、亚洲设计观察
收件人:亚洲设计学年奖组委会
邮寄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255号荟雅苑A栋1307室
邮编:510610
2. 由组委会负责作技术性筛选,筛除不符合提交规则的作品,不符合专业设计制图规范(平面图、 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效果表现图)的作品,并分送专家评审。
评审程序:严格执行程序的公平和公正性,利益回避原则
技术评审——初评(价值导向和按照比例筛选)——通讯评审——终评汇审——公布
3. 本年度参赛不再收费
4. 投稿请注明:
A. 学年奖组委会 收
B. 单位投稿:投稿单位详细信息: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手机、办公电话等
C. 个人投稿:学校、院系、班级名称、个人详细信息(姓名、电话),注明个人投稿
奖项设置情况:
1.专业奖项
本届大赛共设立保护与修复、更新/改造与转型、临时与可移动建筑与空间、商业建筑与空间、文化建筑与空间、居住建筑与空间、生态健康与可持续、展示设计、设计研究(论文)、媒介空间与数字艺术、公共艺术与环境、疗愈设计(Healing Design)、城市设计、光与空间、再生设计以及娱乐设计(Entertainment Design)等十六个专业奖项类别,每个类别均评选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5名及优秀奖20名。
2.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
优秀指导教师奖: 毕业设计作品得到铜奖以上的学生指导教师
优秀组织奖: 组织学生集体参赛的院校及其它合作机构,必须是组织集体参加竞赛的
近三年我校获奖情况:
获奖年份 | 奖项 | 分项类别 | 作品名称 | 参赛作者 | 指导老师 |
2022年 | 金奖 | 城市综合体与城市 | PETOFFICE PARK--Animal-Friendly Building Complex Design | 张丝雨、张云天 | 兰兵 |
2022年 | 银奖 | 更新/改造与转型 | 作为假面舞会存在的历史:历史建筑重生的思考母题 | 赵洪颢、罗文杉、潘凌风、范桢 | 郑静、李鹍、熊燕 |
2022年 | 银奖 | 文化建筑与空间 | 编年史过山车| ChronologiCoaster | 吴楚风、路畅 | Yorgos Berdos、熊燕、郑静 |
2022年 | 优秀奖 | 城市综合体与城市 | 链街 | 邹佳函、李若涵 | 胡思润 |
2022年 | 优秀奖 | 城市设计 | 音乐“云村”——基于音乐趣缘群体的未来社区设计 | 王澜 | 张霞 |
2023年 | 铜奖 | 商业建筑与空间 | Year Sprout-An Urban Renewal Strategy Based on the Li-fen Houses Rention | 王饰坤、杨政 | 铃木隆之、郑静 |
2023年 | 优秀奖 | 更新/改造与转型 | 与子偕老:基于存量建筑的社会化养老社区改造 | 杜宇生、张博涵 | 铃木隆之、郑静、Penny Lewis |
2023年 | 优秀奖 | 居住与建筑空间 | Blending into harmony | 刘奇炜 | 黄凌江 |
2024年 | 铜奖 | 居住建筑与空间 | 焚 GIVE BIRTH TOTHE HOLE——基于里分更新的新老居民共生设计 | 黄子婷、王馨竹、王饰坤、刘天倪 | 铃木隆之、郑静 |
2024年 | 优秀奖 | 更新/改造与转型 | MONTAGEREASSEMBLY蒙太奇重组 | 赵慧仪、金穗 | 铃木隆之 |
2024年 | 优秀奖 | 更新/改造与转型 | 人在戏中——一元路剧院群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 朱钦竹、朱朴厚 | 郑静、王璐、 MacKi nnon-Pryde Rowan |
2024年 | 优秀奖 | 公共艺术与环境 | FILTER AND LINKER过滤与联结--光与时空的变奏 | 赵慧仪 | 李鹍 |
2024年 | 优秀奖 | 末日想象计划 | Volcaharbor——火山能源转换站和住宅综合体设计 | 金穗、赵慧仪、林照、成琳、陆丹蕾、李蓦然 | 涂嫣然 |
武汉大学赛事信息群:暂无
如有疑问请咨询:
建筑系郑静老师,zheng.jing@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