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外国建筑史 |
课程分类 | ○创新创业类 ○思想政治理论课类 √专业类 ○其他(填写) |
课程性质 | √必修 ○选修 |
面向专业 | 建筑学专业 |
开课年级 | 二年级 |
学 时 | 总学时:48 理论课学时:48 实践学时: |
学 分 | 3 |
实践基地 | / |
二、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了解世界建筑发展的一般历程,熟悉西方各主要建筑学派的理论及实例,具备辨证思考和分析史实的能力。课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落脚点,树立“大思政格局”,通过中外比较,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中实现价值引领,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史观,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精神滋养。以史鉴今,将历史与趋势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激发爱国热情,学好强国本领,奉献一带一路和新基建等国家战略。
三、 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
武汉大学外国建筑史课程从1987年至今一直都是建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已有36年的教学历史。该课程目前是武汉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筑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必修课程,48学时,3个学分,每次修读人数大约50人。在建筑史教学的师资配备上,通过引进优秀专业人才,形成新老结合的优势,并形成团队,师资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
(1)近5年《外国建筑史》课程的学生评价在学院排名前10%,学生反映效果非常好,课程的学生评价均在92分以上。在基于研究-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成绩稳步提升(图1)。

图1 近四年学生成绩分布变化图
(2)2021年《外国建筑史》课程获得武汉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3)团队负责人和教学组成员广泛参与专业建设,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主持省级教研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8项(1次验收优秀),并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奖。教学组成员获武汉大学师德标兵候选人推荐,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课程建设成果在许多高校应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 课程特色与创新
1、本课程的特色:
武汉大学《外国建筑史》课程拥有热爱教学、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积极开展基于实践-研究型的创新人才模式。
(1)打造思政专业课程。抓一条主线:建筑强国,筑梦中国,通过学习西方建筑史的发展历程比较认知中国建筑文化的特色。课程按四个部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2)满足建筑学卓越工程师要求。以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为推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三大平台为支撑的课程教学模式。
(3)满足本科课程“两性一度”要求。
高阶性:基于高阶的外国建筑史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历史建筑保护的相关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从建筑学专业角度服务新基建和“一带一路”倡议(图2)。

图2 《外国建筑史》课程内容的延展与专业服务
创新性:理论课程内容结合建筑设计反映了前沿性和时代性,充分利用学习通等智慧支持技术与平台,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课程中应用多种的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数据的统计、分析与实时反馈,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过程评价通过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平台,对每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反馈的数据分析结果用于教师补充讲解教学难点,把握和调整教学的节奏。
挑战度: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和中英文双语教学对师生提出更高的难度。同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好强国本领的强烈动机。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研究的能力。
2、教学改革创新点
(1)围绕武汉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筑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服务国家新基建和“一带一路”倡议,在内容上探求创新,强化学生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培养。
(2)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中心,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构建一流课程、规划教材、信息化课堂三位一体的一流课程教学环境,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五、 课程负责人和团队成员教学情况

姓名 | 单位 | 职称 | 电子邮箱 | 授课任务 |
童乔慧 | 城市设计学院 | 教授 | 58775289@qq.com | 总体规划 主讲教师 规划教材 |
胡嘉渝 | 城市设计学院 | 副教授 | 178120029@qq.com | 主讲教师 规划教材 |
王炎松 | 城市设计学院 | 教授 | 875778984@qq.com | 主讲教师 线下交流 |
胡思润 | 城市设计学院 | 副教授 | 41678414@qq.com | 主讲教师 线下交流 |
六、 课程(课程团队)代表性成果
(1)获奖:
Ø 《外国建筑史》获批湖北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Ø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
Ø 宝钢教育奖
Ø 《武汉大学早期历史建筑保护勘察设计》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Ø 351人才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
Ø 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008)
Ø 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023)
Ø 《外国建筑史》获武汉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
Ø 2019-2020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专业理论课)
Ø 2020-2021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专业理论课)
Ø 2021-2022学年本科优秀教学业绩奖(专业理论课)
Ø 2021武汉大学《历史遗产保护理论》研究生精品课程结题验收优秀名单
Ø 2021武汉大学《历史遗产保护理论》研究生学分课程立项通知
Ø 湖北省教改立项
Ø 武汉大学研究生导师育人方式创新项目立项
Ø 珞珈建筑工作室获“武汉大学2019年研究生实习实践优秀团队”
Ø 亚洲设计学年奖银奖
Ø 亚洲设计学年奖铜奖
Ø 亚洲设计学年奖指导教师奖
Ø 《外国建筑史》课程参展2022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成果观摩展
Ø “清润杯”大学生论文竞赛二等奖(硕博组)
Ø “清润杯”大学生论文竞赛三等奖(硕博组)
Ø “清润杯”大学生论文竞赛优秀奖(硕博组)
Ø “清润杯”大学生论文竞赛三等奖(硕博组)
Ø 第三届研究生“智慧人居与健康城市”AUL创新研究竞赛
Ø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Ø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Ø 澳门学术研究课题奖励
Ø 澳门学术研究课题奖励
Ø 课程团队出版著作:《历史建筑保护的BIM技术应用》、《中外建筑艺术十讲》、《城市与建筑专业英语》、《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2)课程团队发表教学论文:《研究先行、求真致用——外国建筑史教学探索研究》
(3)课程团队发表西方建筑史的人物研究论文
《承启于传统与现代的先知——英国建筑师沃伊西的设计实践解读》、《与城共生的建筑永恒之道——埃里克·冈纳·阿斯普隆德与皇家总理府方案解读》、《对建筑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探索与推进——文艺复兴建筑师巴尔达萨雷·帕鲁齐》、《美国的企业建筑现代主义之父——戈登·邦夏夫特的建筑思想及其作品解析》、《另一种面向——近代工程师莱文斯比尔的在华探索》、《科学制图技术的推动者——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建筑师小桑加洛》、《“地域性”批判还是救赎?——英国桂冠建筑师埃德温·勒琴斯的建筑实践解读》、《立足乡土传统的现代思想开蒙者——菲利普·韦伯建筑思想分析》、《“零卷”的启示——对路易斯·康作品特伦顿浴室的解读》、《多元探索与结构创新——埃罗沙里宁建筑思想及其设计作品分析》、《美国风住宅的平面形式解析》、《“画”中“话”——现象学视野下菲利普·约翰逊的玻璃屋解读》、《现代商店建筑的开山之作——埃里克·门德尔松的系列舍肯百货商店设计》、《表现主义的实践者——门德尔松建筑思想及其设计作品分析》、《超越时代的空想建筑大师——布雷》、《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巴洛克建筑师博罗米尼》、《诗意的建造——沙利文建筑思想及其设计作品分析》、《帕克斯顿与水晶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