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栏目导航 -> 新闻动态 -> 正文

【珞珈城乡讲坛系列】讲座介绍——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志芳为我院师生作专题讲座

发布人:    日期: 2025-04-30 09:08    阅读

(通讯员 曹琳 谢梦云2025年425日下午,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迎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王志芳研究员莅临城市设计学院专业教学楼一楼西厅,带来了一场题为公园活力:从‘多源数据研究’到‘开放共享实践’”的精彩讲座吸引了来自不同院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众多师生前来学习交流

 

 

(图1 参加讲座教师与王志芳研究员合影)

 

参与讲座的领导与教师有: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张文军、副院长黄经南、副院长武静、杨雪松教授、周燕副教授、张娅薇副教授、谢梦云老师讲座由谢梦云老师发起、副院长黄经南主持

 

 

(图2 讲座现场)

 

 

(图3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王志芳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学术背景及履历。通过回顾个人研究成果,引出自己最核心的研究兴趣——循证可持续规划设计,以科学证据为基础,推动城市与景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图4 王志芳研究员学术背景介绍)

 

随后,王志芳研究员介绍了公园绿地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演化历程,强调了公园作为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机器学习”的公园使用者感知反馈研究框架。通过融合实地调研与社交媒体数据,建立起更全面、精准的景观感知评价体系,为城市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

 

(图5 讲座现场照片)

 

在研究层面,王志芳研究员重点介绍了团队基于“多源数据+机器学习”技术的景观感知研究。指出,景观感知是人本设计与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关键议题,而多源数据正为其评价提供了新视角与方法支撑。研究中融合了社交媒体数据与实地调研,构建了一套创新的景观感知评价体系。通过整理与提取不同等级公园的用户反馈信息,建立了“感知改进指数”,不仅能识别出使用者真实偏好,还能快速、精准地诊断不同尺度下的公园景观服务问题。这种方法拓展了评价的广度与时空尺度,也为设计实践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最后,王志芳研究员将理论研究延伸至现实应用,分享了团队研究如何落地实践的最新进展

 

(图6 讲座现场)

 

 

(图7 讲座现场)

 

在最后的讨论环节,师生们围绕“数据来源存在误差、真实性难以验证时应如何解决”“公园绿地数量众多且管理费用高,政府财政紧张该如何缓解”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王志芳研究员从研究经验与政策背景出发,一一回应,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数据质量、跨学科协作与实际场景中的因地制宜。

 

8 讲座问答环节)

 

黄经南副院长通过“四个结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高度评价,依次从“历史与现在的结合”“世界与中国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四个方面肯定了王志芳研究员讲座内容所具有的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同时鼓励师生以数据为媒、以实践为证,将前沿理论与在地实践结合,不断推动城市绿色空间高质量发展而努力!

 

(图9 黄经南副院长主持讲座

 

 

 

 

 

曹琳 谢梦云

片:丁依杨 曹琳

审核:黄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