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栏目导航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学生喜获首届全国声景设计大赛一等奖

发布人:本科生办公室    日期: 2022-12-06 17:43    阅读

(通讯员:顾笑言)2022年11月9日,中国声学学会公布了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声景设计竞赛”的作品获奖名单,由黄凌江、张娅薇指导,顾笑言、韩如芸、王佳钰、曾佳颖、刘奇炜合作作品《巷音无改 烟火犹在——听得见的烟火气·户部巷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喜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声景设计竞赛”是中国声学学会发起的、为推动“声景理念融入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而举办的一场高规格竞赛。本次竞赛主题为“从理论到实践—人居环境中的声景营造”,面向全国高校全日制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及环境设计等在校学生。竞赛受到了全国高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广泛关注,共收到近90所院校提交的100组参赛作品。经过竞赛组委会形式审查、专家初审,共遴选50组作品进入复评。在复评阶段,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吴硕贤教授作为评委会顾问,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康健教授作为评委会主席,并汇同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设计单位专家。竞赛以参赛小组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了竞赛作品获奖名单,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5项。

获奖作品介绍

作品名称:巷音无改,烟火犹在——听得见的烟火气·户部巷公共空间声景设计

参赛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参赛团队:顾笑言 韩如芸 王佳钰 曾佳颖 刘奇炜

指导老师:黄凌江 张娅薇

image.png

image.png

设计说明:

户部巷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司门口,东靠十里长街,西临长江,南枕黄鹤楼,北接都府堤,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巷”。始建于明代的户部巷,由于紧靠长江码头,过往客商、工人络绎不绝,因而孕育了武汉的过早文化,是武汉早点的标志、老武汉形象的缩影。

然而历经变迁,如今的户部巷逐渐变得同质化、网红化,失去了饮食文化特色,变成了本地人眼中“只有外地人才会去的打卡地”。眼见昔日文化标志逐渐变得面目模糊,我们不禁发出疑问:户部巷的“烟火气”到底去哪了?

为了寻回户部巷失去的“烟火气”、通过设计提升户部巷的游览价值,我们决定以户部巷的声景改造为切入口,深入挖掘户部巷的文化价值,并形成序列性的空间节点。

面对户部巷混杂的声环境现状,在采用声漫步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后,我们整理出了场地内现有的声音种类,并对自由路、老户部巷、民主路三段街道的噪声声压级进行了量化。

image.png

收集声压级数据后制成声压级分布折线图,结合同步视频数据将声压级数值与声音类型进行对应;并对重点声音进行频率分析,以确定后续声音处理方式。

image.png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户部巷划分为三大段八个节点,制定了“音说巷史”“食味之声”“音扬曲艺”三大声音文化主题,采取的主要手法为掩蔽噪声、提炼背景声、明确标志声、引入信号声。

image.png

其中第二段“食味之声“是我们的设计重点——为了更好地凸显户部巷的饮食文化特色,我们借助通感理论,研究了不同维度的声音对味觉体验的影响,并建立了食物和声音三个维度的匹配关系,作为我们改造声环境的依据。结合环境中现有的叫卖声、进食声,以及植入的民俗表演声、自然声等,不仅丰富了声环境层次,也为食客提供了更丰富生动的进食体验。

image.png

image.png

除此之外,在节点营造上,我们提取了场地内的“汉味“元素,例如啤酒瓶碰撞声、跳东湖的号子声等,力图重现老武汉的生活感、烟火气。空间改造以微更新为主,结合街道两侧空闲店铺设置进食驿站、表演戏台,改善用餐环境、丰富文化体验。

image.png

节点透视

历史更迭,人来人往,但早点夜宵的氤氲烟火始终萦绕在街头巷尾。亲切的方言叫卖声、洪亮的钟声、悠扬的戏曲声……在城市日新月异、传统历史街巷文化传承缺位的当下,我们希望这些烟火气不仅仅存在于记忆里,还在每一天的生活中,看得见,也“听得到”,感受得到。巷音无改,烟火犹在。

image.png

成果图纸欣赏

image.pngimage.png

完整获奖名单见中国声学学会网站:

https://www.aschina.org.cn/detailbak.html?id=38&contentId=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