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栏目导航 -> 新闻动态 -> 正文

建筑系党支部召开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团队建设研讨会暨党支部扩大会议

发布人:本科生办公室    日期: 2023-01-11 13:43    阅读

(通讯员:李鹍)2022年12月15日下午,建筑系党支部召开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团队建设研讨会暨党支部扩大会议。会议由建筑系主任刘炜教授主持,教师党支部全体党员、建筑历史团队教师和系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院书记党委张文军、院长李志刚全程参与指导。

会议开始首先由刘炜主任介绍建筑系发展现状和学科团队的建设情况,随后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团队负责人童乔慧教授以“武汉大学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团队”为题做了专题讲座。童教授在讲座中首先回顾了团队的组建历程,并从成员组成、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学生竞赛获奖、指导学生论文、学术活动、社会服务等方面介绍了该团队的成果和经验,最后提出了团队的发展规划。

在童乔慧教授完成讲述后,刘炜主任充分肯定了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团队的成就,认为该团队的成功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团队重视党员的引领作用,尤其是王炎松教授、童乔慧教授等老党员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第二,武大的人文学科特色很突出,积累了很好的基础,团队与历史学院、信管学院、湖北省文物保护发展中心等单位都有很紧密的联系。第三,团队聚焦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团队教师一直聚焦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将个人科研成果与国家战略结合在一起。第四,国际化提升方面不断发力,将学术活动和整个系的国际化特色结合在一起。建议该团队在国家乡村振兴等战略中、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发展的过程中聚焦优势特色,形成更好的武汉大学历史研究的品牌。

建筑系党支部书记李鹍在发言中将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团队的成果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学校与学院也要求党支部和全体教师要结合二十大精神、课程思政和专业建设进行高质量发展的研讨。研讨会是建筑系教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起点,让参会老师都学习了建筑历史团队的优秀经验。期待接下来,各个教学科研团队也开展相应的研讨和学习交流。

与会老师也开展了热烈的交流。建筑系副主任杨丽老师认为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团队(后文简称建筑历史团队)在建筑系本科教学工作中做出了很大贡献,童老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可推广给大家学习。院党委委员张翰卿老师认为我院建筑学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需要更好布局,在教学高质量建设的重要时期,历史团队有很好的经验,希望能够形成切实的举措尽快建设起来。苟中华教授、刘卫兵教授、任亚鹏老师都对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团队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希望该团队能够在建筑系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另外也有部分老师为建筑历史团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宋靖华老师建议该团队未来可以注意与轻量化的数字化文旅项目需求相结合。杨秀老师则在课程安排、科研合作、影响力塑造、团队传承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院长李志刚高度肯定了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团队取得的成绩,他引用了二十大报告的表述,认为历史团队在“坚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高质量发展”方面大有可为,同时也对建筑历史团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期望:第一,发挥武汉大学“人文化”的优势,与相关专业共同建设。第二,加大力度进行人才培养,尝试实施青年教师的导师制、研究生本硕博贯通培养等政策。第三,注重亮点凝练与总结,加大宣传力度。

院党委张文军书记认为此次会议从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好,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发展性战略性思想与发展理念,进一步激发我们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的总体思考,更坚定我们办学治院的发展方向、牢固我们青年人才培养理念,开拓我们学科专业建设视野,也为正在推进的学院“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与方法指引。因此结合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促进科研团队的建设也是学院发展的重点方向。张文军书记希望建筑系进一步做好如下工作:第一,注重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研究如何服务好教学科研工作。全院教师应该把二十大精神融入到科研教学的方方面面,对专业的建设做好指导和发展规划。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团队的建设涌现了很多好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值得全院其他的科研团队学习。第二,结合二十大精神,探索该团队与建筑技术、人文历史、生态文明建设等比较重要的学科方向的交叉融合。要坚持内部内涵发展,外部要与社会服务工作相整合,形成示范案列,对发展中涌现的特色和亮点加大力度宣传,在全院形成产学研一体发展的共识。第三,未来学院积极支持推广这样的会议形式,支持学科发展,帮助全院各系搭建研究团队平台,将教学、科研团队的好成果推广开来。同时促进我们教学和科研团队在学院等层面的沟通和建设,凝心聚力,谋求更好、更高质量的发展思路。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