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栏目导航 -> 新闻动态 -> 正文

陈望衡教授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开讲

发布人:yangjing    日期: 2018-04-24 10:47    阅读

应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邀请,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特聘教授、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首批驻院研究员陈望衡于4月21日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做题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当代国际价值》的讲座。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美国科学与艺术院院士、著名景观设计家俞孔坚主持讲座。

陈望衡.jpg

讲座围绕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影响展开。陈望衡在讲座中谈到,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制度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的精华并曾经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早在14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提到,南宋的宫殿“有世界上最美丽而且堪娛乐的园林”。18世纪,欧洲一度热衷学习仿效中国建筑与园林并把这股热潮称为 “中国风”。

值得高度重视的是,新的“中国风”正在西方再度刮起,不少当代园林大师高度评价中国园林。法国景观大师贝尔纳.拉素师在参观苏州园林后甚至说“非常奇妙的是我的作品和这些地方何其相似”.陈望衡认为,当代刮起的“中国风”意义远胜18世纪的“中国风”,它充分说明中国古典园林不是仅具历史研究价值的遗产,还是对当代景观建设具有现实指导和参考意义的強大精神生产力;它也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还是全世界人民的财富。

作为一种传统,中国古典园林有需要更新之处;但更新的“更”,不是更换,而是强化它在生态文明时代仍然有生命力的地方,弱化甚至屏蔽它在生态文明时代不具生命力的地方。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弘扬中国古典园林的两种精神及智慧:一是“天人合一”表述的哲学精神以及蕴含在这种哲学中的生态情怀与生态智慧。“天人合一”的哲学在园林建设中集中体现了人工与天工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理念主要是两个基本点:即“天工至高”与“人工至尊”。天工无工而至巧,人工至巧而夺天工。“虽由人造,宛自天开”,是“天人合一”哲学在造园上的完美概括。二是以“美在意境”为概括的美学精神。造园一名“构园”,当代园林学家陈从周说“构”字“含意至深,深在思改,妙在情趣”。即是说“构园”更多地指文化造园、美学造园。园林意境表象似画,而实质为乐为诗。

陈望衡强调,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不在形式,而在精神。一味地在园林堆砌中国标志元素,不是弘扬中国古典园林的正确路子,正确路子是根据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让中国古典哲学精神和美学精神与当代生态文明实现精神上的接轨。中国古典园林在国际上再次被发现,实质不是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再发现,而是中国古典园林精神的再认识和再重视。这才是当代“中国风”的灵魂。他还指出,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风将越刮越强劲,中国古典园林的春天正在到来。

此次讲座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受到广泛好评,内容引发师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