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九期博士生学术交流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人:    日期: 2025-06-23 15:06    阅读



为激发学术科研的创新活力和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博士生学术交流研讨会第九期于2025年6月20日上午在学院专教楼516w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赵纪军教授以及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的武静教授、牛强教授、林赛南教授和刘晓阳副教授作为嘉宾。会上,2024级城乡规划学博士贾炳尧和2022级城乡规划学博士吴晓露分别进行了研究进展的汇报,随后各位专家进行点评和讨论。此次研讨会不仅检验了博士生阶段性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方向和需改进之处提供了指引与建议,同时也为在场的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

 

一、 贾炳尧博士:长江经济带县域多中心性对发展效益的影响机制研究

贾炳尧博士的汇报聚焦于长江经济带县域多中心性对发展效益的影响机制。他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使命和县域统筹发展的战略背景出发,深入剖析了县域发展面临的挑战,并将其转化为具有科学价值的研究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贾博士巧妙地引入了“多中心性”理论,通过对现有研究的全面综述,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将“多中心性”解耦为“形态多中心”与“功能多中心”,并改进了多中心性衡量方法,以乡镇为最低组成模块,使研究更加精细和贴近实际。结合 DEA 模型测度多维发展效益,运用线性与非线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清晰地梳理了作用机制。这一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构建了“形态 - 功能”双维多中心性理论框架,打开了县域多中心与发展效益作用机制的“黑箱”,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为国家县域城镇化政策提供了实证支撑,为县域发展提供了诊断工具和差异化发展路径的引导。

 

汇报结束后,各位专家提出了宝贵建议。刘晓阳老师指出,理论的突破点需要更加清晰地阐述,尤其是与宏观层面的“城市”理论相比,聚焦到“县域”这一微观尺度的理论亮点应进一步凸显。同时,题目可以进一步聚焦,以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林赛南老师关注“多中心性”与“县域”在理论上的联系,在研究尺度方面提出见解。牛强老师建议可以将聚焦点缩小,向低碳发展角度聚焦,以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二、吴晓露博士:社区公园恢复性感知评估与差异化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吴晓露博士的研究以国家战略与地方行动的精准呼应为背景,围绕社区公园的恢复性感知评估与差异化规划策略展开。她详细阐述了“恢复性”的概念,强调环境对人的心理、生理、认知的积极影响,这一视角为研究注入了人文关怀。

 

在研究切入点上,吴博士实现了多项突破。空间尺度从公园比较拓展到公园内部分异,驱动维度从物理要素升级为社会 - 使用 - 物理三维整合,视角从割裂分析转变为人视 - 航拍交互验证。在研究内容层面,吴博士的研究涵盖了宏观层面的社区公园筛选与恢复性效益城市评估模型构建,中观层面的个体社区公园内部恢复性空间分异及其多维驱动因素研究,以及微观层面的社区公园景观要素-感知恢复性机制与人群异质性研究,形成了一个完整且深入的研究体系。

 

汇报结束后,专家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刘晓阳老师认为研究的创新点已经十分明确,但体量可以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感知维度”可以拓展,针对不同群体的恢复性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讨论。林赛南老师指出,可以先提出理论假设,从宏观层面挑选典型公园进行后续调研,以避免前期调研问卷的浪费。同时,研究聚焦“恢复效益”还是“感知评估”的概念界定需要更加明确。赵纪军老师则对社区公园这一研究对象的概念划定进行了探讨。他还强调,在研究背景层面要对未来的政策保持前瞻性。

本次博士生学术交流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我院博士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通过与老师们和同学们的深入交流,博士生们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获得了宝贵的启发,为后续研究的深化和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院将继续举办此类学术活动,推动学术研究的不断进步,为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力量。